ICCF 官方品种说明
简短历史概述
日本短尾猫是一种古老的猫科品种,在日本文化中拥有数百年的历史。最早关于短尾猫的记载出现在八世纪的日本史书中,当时它们由中国和朝鲜引入日本。这种猫很快获得了特殊地位——被视为家庭的守护者和好运的象征。日本短尾猫的形象经常出现在绘画、浮世绘和雕塑中。到了十七世纪,这一品种开始在寺庙和贵族家庭中被有目的地繁育,从而巩固了其独特特征。二十世纪,日本短尾猫在国际展览上获得认可,并确立了官方标准。如今,它仍被视为日本的国家象征,是一种稀有而珍贵的猫种,深受饲养者和爱猫人士的高度评价。
总体外观
日本短尾猫是一种优雅、匀称的中等体型猫,骨骼结实、肌肉发达。其最显著的特征是短短的“绒球状”尾巴,由自然的弯曲和卷曲组成,每一只都独一无二。身体修长而柔韧,背部灵活,姿态优美。头部呈近似等边三角形,线条流畅、比例协调。耳朵大且高位,眼睛大、椭圆形、富有表情,展现出典型的东方气质。四肢修长纤细但有力,足掌呈椭圆形。被毛可为短毛或半长毛,质地丝滑有光泽。整体印象应体现轻盈、优雅与活力,在柔美与力量之间保持平衡。
重要比例
日本短尾猫的身体比例必须严密协调。身体修长但不过度,从肩部到臀部的过渡自然流畅。后肢略长于前肢,突显了其充满动感的轮廓和特有的步态。头部与身体比例协调,底部宽度与长度相当。耳朵需与头部大小匹配,稍向外倾斜,显得警觉而灵动。眼睛与口鼻宽度相称,略微倾斜。尾巴短而被毛浓密,形成圆润的“绒球”效果,始终与身体比例和谐。整体要求对称、平衡,并结合细腻与自然的力量感,这正是 ICCF 标准的核心要求。
性格与行为
日本短尾猫以活泼、好奇和友善著称。它极具社交性,喜欢与人互动,容易建立情感联系。此品种聪明伶俐,易于训练,甚至能学会简单的指令。短尾猫爱发出柔和的鸣声,仿佛与人“对话”,情感表达丰富。它们能轻松适应新环境,与儿童及其他宠物相处融洽。天性温和,不具攻击性,更倾向于成为家庭的中心成员,积极参与家庭活动。它们爱玩、精力充沛,需要适度的互动和智力刺激。整体性格稳重又充满活力,是兼顾经验饲养者与家庭饲养的理想伴侣。
头部
日本短尾猫的头部呈等边三角形,线条柔和流畅,无突兀过渡。头骨略圆,轮廓平滑,不平扁也不过于隆起。颧骨明显,突出东方型特征。额头适度高,额鼻过渡自然协调。侧面轮廓笔直,鼻梁处略有弧度,显得优雅。口鼻部中等长度,不尖不短,与头部比例协调。下颌坚实但不过于厚重,与面部轮廓平衡。整体头部应给人以轻盈、精致和和谐的印象。
面部
日本短尾猫的面部轮廓柔和流畅。面颊略圆,无多余厚重感,展现出优雅气质。口鼻部中等长度,与头部宽度比例协调。鼻子笔直、中等长度,鼻梁微微上扬,无明显断点。下巴发达但不过于突出,与鼻尖在一条直线上。嘴唇干净利落,线条清晰,整体面部整洁端正。面部表情应兼具东方特有的灵动与温和,显示聪慧和亲和力。粗犷或过分圆润的面部被视为不符 ICCF 要求的缺陷。
眼睛
眼睛是日本短尾猫最富表现力的特征之一。眼大、椭圆,略向鼻部倾斜,形成独特的东方神韵。眼色明亮纯净,与被毛颜色相协调。常见金黄、铜色、绿色、蓝色等,三花或双色猫中常出现异色瞳。目光应开阔、灵动、机敏且专注。眼距适中,不可过近或过远。整体表情友善、开朗而高贵。眼睛在定义品种类型中起关键作用,是 ICCF 展览评分的必评项目。
耳朵
日本短尾猫的耳朵大,立位高,基部宽,尖端略呈尖形。耳朵直立,稍向前倾,给人机敏活跃之感。内侧被毛丰富,半长毛类型可在耳尖出现轻微毛簇。耳朵应与头部大小成比例,突出其三角形轮廓。两耳间距适中,保证整体协调。耳位过低或耳朵过大均属缺陷。正确的耳形和位置塑造了品种特有的东方优雅,是 ICCF 标准中关键的审查要素。
颈部
颈部中等长度,纤细优美但肌肉结实。与身体连接自然流畅,形成连贯的线条。侧视时颈部轻微弧形,增强整体优雅感。雌猫颈部较细柔美,雄猫略显有力,但均保持优雅比例。颈部应能高昂支撑头部,展现自信与平衡感。运动时颈部应保持灵活,与身体协调。颈部过短、过厚或过长均被视为不理想。其比例协调性是 ICCF 标准中的重要评估项。
身体
日本短尾猫体型中等,身躯修长匀称,肌肉结实。应给人轻盈平衡之感,同时具备足够力量。胸部深但不宽,背部平直坚实,臀部线条柔和过渡。腹部紧致,凸显运动感。体侧略圆,肋骨富有弹性。整体体态应结合优雅与功能性,无笨重感。雄猫体格略大,雌猫较为纤细,但比例均衡。
尾巴
尾巴是日本短尾猫最具代表性的特征。短尾由多重弯曲构成,形成独特的“绒球”,被毛浓密。伸直后尾长约 5–8 厘米,但因卷曲视觉上更短。每只尾巴形态独一无二,赋予个体独特魅力。尾部被毛比身体浓密且略长,增强“绒球”效果。尾巴应明显、圆润、与身体比例协调。无尾或尾巴过长均为严重缺陷,违反 ICCF 标准。
前肢
前肢笔直、修长而有力,中等长度。骨骼结实但不粗,肌肉发达,体现品种的灵动特性。肩胛与身体角度合理。足掌椭圆,指趾灵活,肉垫柔软,颜色可随毛色变化。四肢应展现轻盈与稳定,兼具优雅与力量。任何弯曲、笨重或比例失衡的肢体都属缺陷。正确的前肢结构体现了平衡与灵活,是 ICCF 评审的重要部分。
后肢
后肢略长于前肢,形成日本短尾猫独特的动感轮廓。大腿肌肉发达有力,提供优异的跳跃能力。飞节角度正确,关节明显。足掌与前肢一致,椭圆紧致。得益于后肢结构,其步态轻盈、富有弹性。长后腿突显东方线条的优雅。关节无力、肌肉不足或过于笨重皆为缺陷。前后肢协调一致是 ICCF 评审的基本要求。
步态与动作
步态轻盈、富有弹性,充满优雅。动作流畅、有力且富节奏感,给人随时准备跳跃的印象。修长的身体和长后腿赋予猫灵活自由的运动能力。行走轻柔无声,奔跑快捷、协调。任何僵硬、跛行或不平衡都属于严重缺陷。平滑优雅的动作被视为 ICCF 评判中健康与结构正确的重要标志。
被毛
日本短尾猫的被毛可为短毛或半长毛。两种类型的毛发均柔软、丝滑、有光泽,贴身而顺滑,展现身体线条。半长毛品种在尾巴和后腿的毛发更长、更丰厚,加强了“绒球”效果。底毛稀少或无底毛,不易打结,便于护理。毛质应显得自然轻盈。粗糙或僵硬的毛发被视为缺陷。被毛质量在品种美感中占据关键地位,是 ICCF 展览的重要评估标准。
允许毛色
日本短尾猫的毛色多样。最受欢迎的是传统“三花”(mi-ke)花纹,尤其是白底配黑、橘斑的组合。允许所有纯色、虎斑、双色、梵色及丑角花色。白色常作为背景色,以突出斑块亮度。蓝眼或异色瞳也被接受,为品种增添魅力。禁止的颜色包括巧克力色、淡紫色、肉桂色、浅褐色及重点色。ICCF 标准强调毛色的和谐与清晰,使色彩凸显品种的传统优雅。
体型
日本短尾猫属中等体型。雄猫一般 3.5–5 公斤,雌猫 2.5–4 公斤。体态不应显得厚重或笨拙,须保持修长优雅。雄猫因后腿较长略显高挑。尺寸需保持平衡——过小或过大均不符合标准。正确体型体现了该品种力量与优雅的统一,是 ICCF 审核的重要依据。
缺陷
以下情况视为缺陷:尾巴过长、笔直或无卷曲、毛量不足;头部形状不正确——线条粗糙、过圆或过窄;耳朵过小或位置过低;眼睛过小、圆形或色泽暗淡;身体比例异常——过短、过长或肌肉不足;颈部过短或过厚;四肢弯曲或笨重;动作不灵活或关节无力;毛发粗糙无光;毛色暗淡或分布不均。任何破坏整体平衡与和谐的特征均为严重缺陷。
取消资格
取消资格的情况包括:完全无尾或尾巴过长、无卷曲特征;脊椎或尾椎先天缺陷;斜视、失聪、咬合异常或下颌畸形;疾病或发育不良迹象;违反 ICCF 标准的毛色(巧克力、淡紫、肉桂、浅褐、重点色);身体比例严重失衡、肥胖或消瘦;攻击性或极度胆怯,无法进行评审;手术或人工整形痕迹,尤其是尾巴改造。任何严重偏离品种类型的情况都将导致 ICCF 系统下的取消资格。
重要说明
日本短尾猫繁育中,尾巴形态的保持至关重要。每只尾巴都是独一无二的,应自然无创伤或人为干预痕迹。毛色的协调性也极为重要,特别是传统三花配色。ICCF 评审不仅关注外貌,还重视性格:友善、活跃和善于社交是必备特征。繁育者应避免先天缺陷、免疫低下或行为异常的个体。日本短尾猫被视为日本的文化遗产,保护其纯正血统是育种者的重要责任。
结论
日本短尾猫是一种独特的品种,融合了和谐美感、鲜明性格与深厚文化意义。其优雅的身形、特殊的尾巴与传统花纹使其成为世界上最具辨识度和最受尊敬的猫种之一。ICCF 标准通过严格的繁育与展示规范,确保品种的纯正与典型性。只有持有 ICCF 官方血统和标准符合性文件的猫只,方可参加展览与繁殖计划。这保证了品种特征的延续与基因纯度。日本短尾猫象征着传统与现代的融合,是世界猫科文化中的珍贵瑰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