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CF 官方品种标准
简短历史背景
喜马拉雅猫诞生于二十世纪中期,是通过有目的地将波斯猫与暹罗猫进行杂交繁育而成的。育种目标是结合波斯猫浓密的长毛与强壮的体格,以及暹罗猫独特的重点色(point)花纹。最早的实验在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的美国和英国进行,到五十年代品种类型已经稳定。由于其毛色与“喜马拉雅兔”的被毛极为相似,因此被命名为“喜马拉雅猫”。此后,该品种获得国际组织认可,成为独立的长毛猫品种。如今,喜马拉雅猫因其高贵的外貌、温和的性格和异域的色彩而备受推崇。
总体外观
喜马拉雅猫为中大型猫种,体型结实紧凑,骨骼强壮,肌肉发达。身体低矮,胸部宽阔,颈部短而有力。头部圆大,面部短而饱满,下巴结实。眼睛大而圆,呈明亮的蓝色,是该品种最重要的特征。耳朵较小,间距宽阔,尖端圆润。四肢短而有力,脚掌大而圆。尾巴中等长度,毛发浓密,与身体比例协调。被毛长、厚、丝滑,具有发达的底毛。其标志性特征是暹罗式的重点色花纹。整体印象为高贵、均衡而优雅。
重要比例
ICCF 强调,喜马拉雅猫应保持强壮体格与协调比例的平衡。身体长度与四肢高度相称,轮廓低矮紧凑。头部圆润,宽度与长度协调,下巴坚实。面部短,但不过度扁平。眼睛大而圆,始终为蓝色。耳朵小,间距宽,大小应与头部比例协调。四肢短而结实,脚掌圆润且厚实。尾巴中等长度,毛量充足,与身体比例匹配。被毛应均匀、浓密、长且富有底绒。
性格与气质
喜马拉雅猫性格温顺、平和且稳重。它性情亲人、友善,对主人十分忠诚,喜爱关注与陪伴。该品种不黏人,偏爱安静的游戏与宁静的环境。它能与儿童及其他宠物友好相处,展现出极高的包容性与善良。声音柔和、悦耳且不刺耳。它不喜过度活动,但在游戏中仍保持机灵与好奇。喜马拉雅猫恋家,喜爱温馨舒适的环境,聪慧且适应力强。
头部
喜马拉雅猫的头部应大、宽且圆,显现出明显的厚重感。头盖宽阔、轮廓柔和,前额高而略拱。颧骨饱满,增强了圆形的协调感。鼻子短而宽,具有明显的凹陷(stop),但应与面部比例协调,不影响呼吸。口鼻部短、圆,不尖。下巴结实、平衡,与嘴唇及鼻线协调。头部整体应给人一种力量与贵族气质的印象,体现波斯血统与独特色彩的结合。
面部
喜马拉雅猫的面部构成品种的主要特征。脸颊宽阔、饱满且圆润,展现柔和与厚重。胡须垫明显,使口鼻更为圆润。鼻子短而宽,凹陷处位于双眼之间,但不应过高。下巴强壮、平衡,无倾斜感,使整体面部协调。面部应保持比例适当、细节协调。过于扁平的脸型、薄弱的下巴或不对称表情被视为严重缺陷。
眼睛
喜马拉雅猫的眼睛大、圆且间距宽,应明亮有神,眼神柔和、专注并略带沉思。眼色必须是纯净的蓝色,从明亮的天蓝至深邃的蓝宝石色皆可,但须清澈鲜艳。任何其他颜色均为不合格。眼睛位置应对称并在同一水平线上。过小、暗淡或斜置的眼睛属于严重缺陷。正确的眼形应展现出喜马拉雅猫特有的“蓝宝石凝视”。
耳朵
喜马拉雅猫的耳朵小至中等大小,基部宽,尖端圆滑。耳距应宽且位置较低,以维持头部的圆形轮廓。耳内毛发丰富,可有柔软的耳簇,与长毛外观协调。耳朵不应过度显眼或破坏整体平衡。过大、过高或过尖的耳朵会影响品种特征。正确的耳形与位置应强化头部的厚重感与高贵气质。
颈部
颈部短、粗壮且结实,应自然地连接大头与强壮的身体。颈部肌肉发达,显示出力量与稳定性。雄猫颈部更宽厚,雌猫相对纤细但保持比例。颈部过长或过细会破坏平衡,而过短则显得头重。理想的颈部应突出品种的紧凑与力量,形成整体和谐的外观。
身体
喜马拉雅猫的身体应紧凑、强壮、低矮,骨架发达。胸部宽阔而深,背部平直、短而坚实。腰部有力,腹部略圆但紧实,不下垂。身体比例应展现稳定、力量与和谐感。拉长或过度瘦削的体型、过重或过轻的结构均属缺陷。理想的身体应稳健、匀称并散发力量,同时保持优雅与贵族气度。
尾巴
尾巴中等长度,与身体比例协调,根部宽大,逐渐收细至圆形尾端。尾巴毛发浓密、蓬松,与整体外观和谐一致。尾巴应柔韧灵活,自然延伸身体线条,帮助维持平衡。尾巴折断、变形、过短或过细均为缺陷。理想的尾巴应强化整体比例与体态的完整感。
前肢
前肢短、粗壮、结实,骨骼发达。前肢应平直、平行,能支撑强壮的身体。肩部略倾斜,平滑地连接至身体。脚掌大而圆,肉垫厚实,脚趾紧密。前肢应给人以力量与稳定的印象,完全符合低矮的体型。细长、弯曲或骨骼薄弱的前肢均属缺陷。正确的前肢强调品种结构的平衡与力量。
后肢
后肢结实、短而强壮,略长于前肢,使腰部线条略微上扬。大腿宽厚、肌肉发达,小腿结实且比例协调。脚掌大而圆,肉垫厚实。四肢应平行,支撑稳固,动作正确。关节薄弱、腿部弯曲或骨架过细均为缺陷。后肢应突出品种的力量与稳定性
步态与动作
喜马拉雅猫的步态应稳健、平衡且协调。动作平缓、流畅,展现出躯干的厚重与四肢的力量。步幅短而有节奏,协调自然。尽管体型低矮,行走时仍应显得轻松自如,无拘谨或笨拙感。尾巴在运动中帮助维持平衡。任何不对称、摇晃或过于笨重的动作均为缺陷。正确的步态体现健康、力量与典型的品种特征。
被毛
喜马拉雅猫的被毛应长、浓密且丝滑,具有发达的底毛以形成丰厚的体积。被毛应均匀覆盖全身,胸前形成浓密的“鬃毛”,尾巴丰满蓬松,四肢饰有“裤毛”。触感柔软轻盈但不失厚实。理想的毛质易于打理,不应过度打结。底毛稀薄、过软或易断、尾毛或颈毛缺乏丰厚感均属缺陷。
允许的毛色
ICCF 认可喜马拉雅猫所有重点色系的花纹。经典颜色包括海豹色、蓝色、巧克力色及淡紫色重点。同时允许红色、奶油色、玳瑁色及虎斑重点。身体底色应为浅色、均匀一致,与面部、耳朵、四肢及尾巴的深色重点形成明显对比。不应出现斑点、模糊过渡或色差不足。毛色必须纯净清晰,眼睛的蓝色需与被毛的色调协调,形成明亮的蓝宝石视觉效果。
体型
喜马拉雅猫属中大型猫。雄猫更为结实厚重,体重一般在 5–7 公斤之间,有时更高;雌猫较为轻盈优雅,体重约 3.5–5 公斤。体态低矮紧凑,胸宽、四肢粗壮。肩高相对较低,比例协调,外观和谐。体型过小或过重都会破坏品种平衡。
缺陷
任何偏离标准体型的特征均属缺陷。包括身体细长或瘦弱、骨架薄弱或缺乏厚重感。头部缺陷包括口鼻部过长或尖细、下巴薄弱、鼻梁过长或过斜。耳朵过大、过高或尖锐会破坏头部的圆形比例。眼睛颜色不够蓝、暗淡或过小均不符合标准。被毛稀少、缺乏底毛、容易打结或蓬松度不足亦为缺陷。毛色不均、出现斑点或身体与重点对比不足也为缺陷。步态无力、不对称或僵硬同样被视为缺陷。
取消资格的情况
严重的结构缺陷将导致取消参展或繁育资格,包括尾巴弯折或畸形、斜视、咬合不正、缺牙、四肢或脊柱明显变形。眼睛除蓝色外的任何颜色均不被接受,缺乏饱和蓝调者亦属不合格。无典型重点色花纹或毛色分布污浊、斑驳的个体被取消资格。无底毛或直硬稀疏的被毛同样不合标准。具有攻击性或过度胆怯的个体不得参展。带有遗传缺陷、影响健康与生存力的猫,或带有杂交特征、不符品种标准的个体,均不得进入繁育体系。
重要说明
ICCF 指出,喜马拉雅猫融合了波斯型的体格与暹罗猫独特的重点色,是一种兼具力量与优雅的长毛品种。其主要特征包括:紧凑的身体、圆形的头部、明亮的蓝眼与浓密的长毛。参加展览或繁育的个体必须具备 ICCF 官方文件:血统证明、芯片登记证明及兽医健康护照。评审时除外貌外,还需考虑性格的平衡与温顺,因为该品种以亲人、温和著称。繁育者必须严格遵守品种标准,避免过度扁平化的面部及结构比例失衡。
结论
根据 ICCF 标准,喜马拉雅猫是一种集波斯猫的厚重与暹罗猫重点色之美于一身的高贵品种。它拥有紧凑的体格、圆润的头部、明亮的蓝眼与浓密的丝质长毛。该品种的核心标准包括外形的和谐、正确的重点色分布及贵族般的气质。任何结构缺陷、眼色或毛色不符标准的个体均不得参展或繁育。参加展览及繁育的猫须具备 ICCF 文件:血统证书、芯片认证与兽医护照。只有符合上述要求的个体才能被纳入繁育体系。ICCF 对该品种实行严格的血统管理,以保持其纯正与独特特征。喜马拉雅猫象征着东方色彩与波斯气度的完美融合,在长毛猫品种中占据独特而崇高的地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