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CF官方品种标准
简短历史背景
美国短毛猫的历史可追溯至17世纪,当时第一批欧洲移民将家猫带到了北美。这些猫负责保护粮食免受啮齿动物侵害,并迅速适应了严酷的环境。它们强壮、耐寒,经过自然选择逐步形成稳定的类型。后来,饲养者开始有目的的育种,强化了结实的骨架、发达的肌肉、浓密的被毛以及多样的毛色。20世纪初,该品种正式被命名为“美国短毛猫”。如今,它是美国乃至世界上最具代表性和最受喜爱的猫种之一,以其外形美、健康和稳定的性格而闻名。
总体外貌
美国短毛猫给人的印象是结实、均衡的中大型猫,兼具力量与优雅。体型显示出天然的耐力和狩猎血统。身体略长,胸部宽阔,四肢强壮且比例协调,脚掌圆而稳。头部圆润,线条柔和,颧骨明显。眼睛大而有神,表情友善。耳朵中等大小,尖端圆润。被毛短密有光泽,均匀覆盖全身。整体印象应表现出和谐、力量与健康,无笨重或纤弱之感。
重要比例
美国短毛猫的比例应体现平衡。身体略长于肩高,使其稳健。头部圆润,宽度与高度大致相等。两眼间距约等于一只眼的宽度。耳朵中等大小,对称分布。四肢与身体比例协调,脚掌紧凑圆润。尾巴中等长度,基部粗壮,逐渐变细至尾端。整体各部分应形成和谐的统一体,任何部位都不应过于突出。
性格与行为
美国短毛猫以性情平和、脾气温顺而著称。它友好、社交性强但保持独立,聪明、适应力强且易于训练。能与儿童和其他宠物和谐相处,不具攻击性。活泼好奇,喜欢玩耍,也能安静地陪伴主人。其狩猎本能体现为敏捷与机警。耐心、忠诚、独立,使之成为理想的家庭伴侣。
头部
头部大而圆润,线条柔和,颧骨发达。额头宽阔,略微弧形,向口鼻部的过渡平滑。下颌结实,与鼻线对齐。口鼻部中等长度,不尖不重。鼻子笔直,宽度适中。整体头型应展现出和谐与品种特征。
面部特征
口鼻部线条柔和,向下颌轻微收拢。双颊丰满,尤其成年公猫更为圆润。下颌坚实、轮廓清晰。鼻梁平直,过渡自然。面部表情应亲切、对称,比例协调。
眼睛
眼睛大而圆,间距较宽,神态活泼警觉。眼色随毛色而变,但应鲜明、纯净、明亮。形状以圆形为主,略带杏仁形。眼神应体现智慧、友好与好奇心。
耳朵
耳朵中等大小,基部宽,尖端圆。位置适中,间距较宽,使头部显得更圆。耳内覆盖柔软毛发,外观自然,与头型协调。
颈部
颈部长短适中,结实有力,与身体比例协调。雄猫颈部更显粗壮。颈部线条与头、肩自然衔接,无突兀感,强调力量与平衡。
身体
身体强壮、有肌肉感,略显修长。胸部宽阔深厚,背线平直,腰部结实。腹部略收,体侧圆润。骨架坚实但不粗糙。整体应表现出力量、健康和耐力。
尾巴
尾巴中等长度,根部粗壮,逐渐变细,尾端圆润。应笔直、灵活,与身体比例协调,平滑延续脊线,无扭结或畸形。
前肢
前肢结实有力,中等长度,与身体比例协调。肩部宽厚,与胸部自然衔接。骨骼坚固,脚掌紧凑圆润。从正面看前肢应平直平行。
后肢
后肢略长于前肢,增强灵活与稳定。大腿肌肉发达,膝关节结实,脚掌紧凑有力。从后方看应平直平行。
步态与动作
步态平稳、自然、充满自信。动作协调优雅,展现力量与柔韧性。每一步都体现出平衡与控制。
被毛
被毛短而浓密,富有弹性,底毛厚实,表层光亮。紧贴身体,均匀覆盖。质地应健康、有保护性。
可接受的毛色
毛色范围广,包括纯色、各种虎斑、银色、烟色、双色及玳瑁加白等。最受推崇的是银色经典虎斑,图案清晰对比鲜明。不允许暹罗重点色或阿比西尼亚式的渐层。眼色应与毛色协调。
体型
雄猫体型较大,一般体重5–7公斤(可达8公斤),雌猫为3.5–5.5公斤。整体比例应展现力量与优雅的平衡。
缺陷
缺陷包括比例失调、下巴无力、口鼻过长或过窄、耳眼形态不当、眼色暗淡、肌肉不足、体型过瘦或过重、毛质差等。虎斑图案模糊或颜色黯淡影响评定。攻击性或过度胆怯的性格亦为缺陷。
取消资格
取消资格包括:攻击性行为、尾巴畸形、咬合严重不正、头部不对称、斜视、失明、肢体畸形、或混种迹象。出现重点色、阿比式渐层、长毛或缺乏底毛者不得参展。任何影响健康或行动的先天缺陷均取消资格。
重要说明
美国短毛猫凭借自然选择保持了健康与活力。育种应注重维持品种类型、比例与毛色亮度。ICCF建议严格控制遗传病,倡导负责任的繁育。仅有ICCF血统文件的个体可参加展览与繁育。
结论
美国短毛猫是力量、耐力与温和性格的完美结合。依据ICCF标准,只有具备正式ICCF文件并符合标准的猫只方可参与展览与繁殖。育种的目标是保持健康、性格与外观的平衡,确保这一历史悠久的品种在国际猫科界的持续优良与稳定发展。










